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转型举步维艰、环境治理日益严厉等诸多因素叠加的客观现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依靠并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加压奋进,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文安绿色、转型、跨越、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我们坚持抓发展、保增长、求突破,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与“十一五”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90.97亿元增长到131.17亿元,年均递增8.4%;全部财政收入由7.93亿元增长到12.35亿元,年均递增9.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6亿元增长到7.42亿元,年均递增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7.1亿元增长到192.76亿元,年均递增1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3.4亿元增长到41.7亿元,年均递增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9亿元增长到60.07亿元,年均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23元、13181元,年均分别递增9.2%和13.1%。金融企业由6家增加到10家,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20558元增长到32726元,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45位升至第3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44位升至第34位,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五年来,我们坚持抓园区、上项目、促转型,经济发展质量不断优化。园区平台日益完善。文安经济开发区、新桥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列省级园区,三个省级园区和工业新区的机构编制得到省政府批准。各园区五年累计投资12.85亿元,完成了51.8公里交通路网及供水供电、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在全省省级园区考核中,文安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被评为4A级开发区,新桥经济开发区被评为3A级开发区。项目投资成果丰硕。文安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日上门业基地等项目落户文安。五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920项,累计完成投资57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2项,累计完成投资470亿元。五年共争列省市重点项目61个,争取用地指标7500亩。产业转型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技改累计投入资金3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是“十一五”末的1.55倍,规上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8%,五年提高3个百分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8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文安工业园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获省科技厅批复,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坚决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累计关停取缔低端产业小企业300家、整合150家,压减人造板产能50万立方米。累计实施节能减排工程105项,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五年来,我们坚持重规划、强基础、抓统筹,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城市功能建设提质提速。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区控制性详规等20项城乡规划。深入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文明县城“三城同创”,历经三年努力成功获批。森林公园、水景公园、堤顶公园建成开放,迎宾大道全线竣工通车,县城规划馆建成投用,荣美购物广场全面运营,城市功能和承载力明显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8.2%,五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投入2.8亿元完成了62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市级重点片区史各庄镇秦韩新村核心区初见成效;建成35座站厕一体式垃圾中转站;各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76辆,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全县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8家,实施农业项目45个,总投资1.24亿元。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廊沧高速及三条连接线、廊泊线大中修等工程竣工通车,新建改建农村道路60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由“十一五”末的1343公里增长到1648公里。建成投运了安里屯、司吉城、郭庄3座110千伏变电站,新架和改造输电线路180公里,新增容量30万千伏安。投资5.33亿元,实施了新防洪圈建设,县城保护面积由原来的9.4平方公里扩大至79.5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完成了西码头蓄水闸重建、千里堤应急加固等近50项水利工程,防洪保安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全省率先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设立了乡镇环保所和应急办,实现了环境监管全覆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空前的力度开展了污染行业专项行动,依法取缔废旧塑料清洗(水粉)违法经营户3790家、小电镀企业279家,关停酸洗企业22家。累计投入治污资金3.98亿元,圆满完成了实心粘土砖瓦窑关停取缔、燃煤锅炉淘汰、洁净型煤和清洁煤推广、赵王新河综合整治等任务,县域污水处理厂由3座增加至9座,大气、水体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建成投用了县城垃圾处理厂、左各庄垃圾处理厂,环卫管理机制和硬件设施逐步健全。规划面积2880公顷的“河北文安赵王新河省级湿地公园”成功获批,五年累计植树造林21万亩,引蓄黄河水8300万立方米,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金1.1亿元。改建农村困难群众危房2094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108套。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9%。新农合参合率由91.6%提高到98.22%,最高报销额度由4万元提高到12万元,累计为79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6.86亿元。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9%以内。南水北调地表水厂进入调试阶段,建成15座农村供水厂,解决了266个村27.0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北京943公交车文安专线通车运营。公教人员待遇逐步提高,津补贴水平从2010年的人均每年12600元提高到27200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改建实验中学、日上小学等学校幼儿园151所,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40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投用了县医院病房楼、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建成了县文化活动中心,村街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场所增加至321个。落实6项计生奖励政策,发放奖补资金1824.4万元。社会局面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工作要求,推动安监执法力量下沉到乡镇,持续开展了各项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全县上下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连续5年保持了食品药品重大安全事件零发生,成功创建成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和严打整治行动,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APEC会议、“9·3”阅兵等重大时期的维稳任务,全县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向好。五年来,我们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抓改革,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服务效能明显提升。高标准建成“三级平台”,全面推行“两个代办”。完成了县政务服务中心扩容,入驻部门51个,可办理审批和服务事项324项;乡镇和试点村街的便民服务中心顺利运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持续深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制定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行政审批事项由120项削减至105项,并向社会全面公开。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解决了2家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妥善安置职工231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试点,供销社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民主法治不断深化。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实效性。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0件、政协委员提案496件。此外,统计、物价、档案、气象、地方志、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外事侨务、老龄事业、社区管理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牢固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意识,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加快富民强县进程。必须把产业转型作为动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文安的现实情况,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具有竞争优势和文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前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水韵”为特色,以“宜居”为目标,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机制,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必须把执政为民作为根本,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坚持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享为先,不断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必须把高效落实作为重点,始终保持真抓实干、勤政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高目标引领、大力度推进,保障全县重大部署和每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必须把团结凝聚作为保障,坚持县委的统一领导,依靠人大、政协和各界的监督支持,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改进工作。各位代表,五年来文安的发展和进步得益于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奉献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文安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直驻文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文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看到收获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园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欠帐较多,承载能力不足,引入域外项目太少,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不强;县乡财政实力薄弱,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难度加大;土地及房地产管理混乱,遗留问题较多;传统产业量大且不规范,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底线工作压力愈加突出;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亟待提升,思想急需解放,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服务效率等很多方面存在与形势不适应、让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对此,我们一定用新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的办法、务实管用的举措,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三五”时期,是文安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应对复杂严峻的形势考验,创新突破、稳中求进的发展攻坚期。根据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战略部署,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文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创新、转型、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工作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园区、城镇、乡村三种经济,全力克服人才断档、产业落后、要素短缺三个短板,强力坚守生态、维稳、纪律三条底线,更加突出产业转型,更加突出生态建设,更加突出城乡统筹,更加突出民生改善,更加突出风险防范,更加突出基层基础,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环保节能设备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养生养老服务业基地、京南森林湿地走廊,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确定今后五年实现“三个突破、两个翻番、一个全面”的总体目标:“三个突破”,就是产业转型有大突破,配优要素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兴产业占比,使产业发展迈入中高端,形成文安产业的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生态建设有大突破,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全市环境提升做出新贡献;民生改善有大突破,就业、安居、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力争基础设施和福利待遇进入全市第一梯队,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过上有尊严和获得感的幸福美好生活。“两个翻番”,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个全面”,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和8%,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六方面任务:(一)以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为中心工作,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带动,聚力构建多点发力、多元支撑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支撑作用,建强园区搭平台。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园区战略开发合作。按照“大项目-产业链-基地化”的发展思路,引导各园区立足现有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专业园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园区体系。按照做园区就是做城市的理念,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餐饮购物、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增强产业聚集发展的吸附力和承载力。力争到“十三五”末园区财政收入占全县比重达到50%左右。二是融入协同发展,精准对接上项目。围绕承接京津地区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提供精准化服务,对接京津项目转移。以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倍增,瞄准精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电商平台等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全力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三是提升竞争优势,科技创新增动力。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高新技术孵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二)以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提高发展效益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推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加快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一是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性电价、水价和惩罚性价格政策,运用政策和价格手段,倒逼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打造知名品牌,争创省著名商标20件以上,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建立“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二是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主线,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京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积极引进京津电力设备、精密装备、汽车配件等重大项目,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和新材料项目,打造环保节能设备和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鲁能生态区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湿地生态资源,发展养生、养老、养育等特色产业,打造京津冀地区健康养生、养老、养育示范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三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省级4家以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和企业向农业园区集中,到“十三五”末力争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4个。四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多业并举,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三产服务业,发展星级酒店、商务商贸等楼宇经济,适度建设休闲度假房产,力争引进5家以上大型服务企业。以“一核两廊、六心多园”的旅游景观结构为重点布局,打造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生态农业旅游,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三)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突破口,增强发展承载能力。强化大城区理念,做大城镇规模,做优城市环境,做强产业基础。一是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高水平编制完善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建设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四规”统筹协调。二是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按照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要求,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利用3年时间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以产城互动为突破口,按照工商业并举的思路,重点发展活力消费、商务办公、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积极推进中心城镇建设。构建以重点城镇为骨干,以轴线乡镇、管区为基础,功能互补、产业合理布局、人口合理分布的小城镇体系。以左各庄和新镇为示范带动,努力建设一批人口集中居住、产业特色鲜明和生态低碳环保的特色小城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四)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有效载体,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绘制美丽画卷。编制美丽乡村片区规划,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三片”(北部森林生态湿地片区、中部新防洪圈片区、南部农业产业园片区)“三线”(106国道、廊泊线、保静线)为重点,高标准打造连片美丽乡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二是促动产业延伸,壮大农村经济。借助杂粮、甜瓜、西瓜等特色交易市场,构建与实体市场互为支撑的电子商务平台,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依托鲁能生态区、赵王新河湿地公园,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一批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三是扩大农村投资,改善农村环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管理机制,推进农村电网、排水管网、供水管网、通讯网络、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立常态长效农村环卫机制。(五)以绿化环保生态和谐为切入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一是加强生态治理,严控环境污染。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推进污染减排,持续开展控煤、抑尘、限车、治企、防污五大工程,切实降低主要污染物浓度。强力实施赵王新河等河道坑渠水体治理,完善乡镇、村街、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二是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资源集约。严格落实能耗管控制度,实施能源、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全面深化清洁生产,尝试建立低碳经济试验园区,实现向低碳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三是建设森林湿地,全面修复生态。按照打造“京南森林湿地走廊”的总体要求,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持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2万亩,林地面积达到50.86万亩。依托鲁能生态区开发,加快恢复文安洼湿地风貌,争创国家级湿地公园。(六)以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为根本目标,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着力解决就业、安居、医疗、教育、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以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加大城中村、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力度,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和硬件提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县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5%以上,实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年巩固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在91%以上,全县高中学校达到4所。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健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各位代表,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十三五”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必将建成一个繁荣富足、绿色生态、蓬勃发展的新文安!三、2016年重点工作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意义重大。201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全部财政收入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我们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任务异常艰巨,按照市委“保持定力、兜住底线、奋勇争先”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八项工作:(一)集中精力强园区、造平台,构筑发展支撑。坚持把园区作为抓发展、上项目的“主战场”,持续推进园区“五个集中”,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把园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制定出台《文安县关于促进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模式,推动文安工业园区、新桥经济开发区与社会资本的战略合作。学习先进园区管理方式,按照高效、规范、实用的原则,研究整合各园区现有人员,探索成立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农村事业等部门机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各园区发展实际,超前谋划路网、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确定年度投资计划,保证发展需求。文安工业园区启动14公里路网、110千伏变电站及电力通道建设,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文安经济开发区启动规划二路、规划八路、中央公园等工程建设,完成迎宾大道西延绿化工程;新桥经济开发区启动经一路、纬七路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和景观节点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工业新区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园区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机床市场完成2.8公里道路改造工程。三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围绕龙头项目、上下游企业,制定各园区年度招商引资计划,确定招商引资方向,主动“走出去”,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小团组招商、行业协会招商、展会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实施园区倍增计划,坚持重点项目一律向园区摆放,年内各园区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力争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全县2倍以上。四是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园区、乡镇年度征地拆迁计划,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力保障用地需求;积极对接争跑,年内争列省市重点项目10个以上,争取更多土地指标支持;认真开展闲置低效土地清查,严厉查处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浪费土地现象;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政策,研究出台实心粘土砖瓦窑土地处置办法;积极推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二)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增强发展动能。着眼破解传统增长动能乏力问题,制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用“加减乘除”并举的办法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新旧动力转换。“加”就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启动智能电网产业园建设,引进关联企业10家以上,推动新兴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式发展。促成北京世纪百强家具、天津渤海商交所文安板材交易电商平台、深圳东江环保工业废物处置基地等一批签约项目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其中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研究行业标准,各个传统产业都按照国家最高环保标准分别建成一至两个标杆性企业,树立转型升级榜样标尺。“减”就是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等准入标准,运用市场、政策、法治等办法,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工艺、兼并僵尸企业,倒逼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乘”就是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前,重点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扶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知识产权优秀企业2家以上、科技服务企业1家以上,认定众创空间1家以上,扶持挂牌上市企业3家以上,争创省著名商标4件以上。“除”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重点以“政策落实年”为契机,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地方专项债务、专项建设资金及降低交易、税费、社保、电价等含金量较高的政策和措施,充分研究、全力对接、有效利用,以此来撬动产业升级。突出抓好民企帮扶集中行动,制定降低企业交易、财务、物流、人工等成本总体方案,严格落实清费减税各项政策,坚决整治涉企“三乱”问题。加强文安企业家队伍管理。提升企业家素质,强化家乡发展的责任感,明晰已然落后的危机感,增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教育企业家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开动脑筋,推动现有企业创新升级,全力发展新兴产业;指导企业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安全生产等政策法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导企业家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引入域外资金、技术、人才,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为文安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三)规范有序抓城建、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本着有序改造老城、着力扩建新城的原则,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速。一是高标准修订城乡统筹规划。坚持服从服务大局、科学规划,构建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体系。修订和完善《文安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文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安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安县绿廊绿道规划》,编制《文安县城区排水防涝规划》、《文安县燃气专项规划》、《文安县抗震防灾规划》、《文安县地热资源与矿业规划》,完成县域及所有建制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实现控详规全覆盖。二是加快完善县城功能。年内启动国家级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对照上级创建标准,确定年度任务,明确责任时限。增加公园、市民广场、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安群众急需的功能化设施。加快县城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曙光路和南关村城墙南路新建、世纪大道小堡桥加固、城区排水系统等工程建设,对盛祥东街、友谊路、安泰街、检察院西街、教育局东街5条街道进行改造;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工程,加快设备调试和输水管道建设进度,尽快对受水区范围内自备井进行封闭,让广大群众喝上放心水、健康水。三是有序进行开发改造。按照县城发展需要,研究修订《文安县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和《文安县旧城改造实施办法》,依法规范县城区、乡镇建成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管理,依法履行改造程序和流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规拆迁和违法预售行为。四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注重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积极培育城市产业,加速补齐城市经济短板。启动中航新城、月星生活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商业服务区。(四)持续不断治污染、优生态,改善环境质量。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发力,科学防控,精准治污,以更有力的措施,牢牢守住生态底线。一是持续治理大气水体污染。高效运行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利剑斩污零点行动,加大夜查、晨查力度和频次,顶格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开展燃煤、扬尘、机动车、工业企业、烟气、城中村、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七项重点工作,按年度计划完成淘汰或改造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任务,对20蒸吨及以上集中供热燃煤锅炉进行提标改造,彻底取缔县城建成区内散煤销售经营点,实现散煤“零运输、零销售、零使用”,城区敏感点周边2公里管控区内实现无煤化,完成麻各庄等三个村煤改气工程;城区所有施工工地全部达到《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标准》和“8个100%”要求,渣土运输车参照北京市城区标准完成封闭改造;加强机动车源头、非道路移动源、机动车尾气和油品的监督管理;对钢铁、水泥等重点企业进行提标改造,深入开展VOC治理;餐饮、烧烤烟气实现达标排放,烟花爆竹限时燃放;在县城区开展“4+2+3”(四净、两治理、建立三支巡查队伍)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全面贯彻水污染防治国“十条”和省“五十条”,制定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对全域内河流坑渠实施动态监测,一鼓作气完成赵王新河违建拆除扫尾工作,实施左各庄西洼泵站污水处理厂和滩里镇富管营、安里屯污水处理站建设,确保水质持续达标不反弹。二是强力落实节能减排任务。根据“十三五”及2016年减排任务,制定减排计划,明确减排工程,全力推进减排措施实施。加强对已建成污水处理厂、重点企业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的监管,严格核查新上项目能耗总量,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强度双控,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将植树造林和森林湿地建设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以赵王新河、重要节点、生态廊道为重点,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以上。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商,推进赵王新河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湿地造林1万亩。加快调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常态化引进黄河水、长江水补充生态,构建外引水与本地水相融贯通、互补互济的大水网格局。(五)统筹兼顾抓“三农”、激活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43个省级美丽乡村和3个以上省级中心村,力争建成全省中心村建设示范县。争取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完成全县90个村街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3508万元,完成573户煤改天然气工作。在保障35座垃圾中转站投用的同时,研究建立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尽快完成园区规划编制,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招商引资计划,提升入园项目水平,打响以果蔬种植、种苗繁育、特色农业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绿色农业品牌。努力建设千亩设施蔬菜项目,完成农机深松10万亩。投资7428万元,实施苏桥、兴隆宫、孙氏等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新业态,年底前实现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资价格监管,规范涉农收费。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六)尽心竭力惠民生、解民忧,共享发展成果。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投资5.18亿元实施八类41项惠民实事。一是改善办学条件。实施7项教育改善工程,建成投用第三幼儿园,完成第四小学新建、职教中心配套设施和二中校舍改造,启动四中教学楼和9所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逐步消除学校危房。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投资2.76亿元,实施8项交通路网畅通工程,启动大广高速连接线、毕家坊大桥重建工程,完成采留线县城至兴祖线拓宽大修、王宫线岳辛庄段和苏桥镇区至王庄路拓宽改建等工程建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和城镇电网配套工程,新建、改造供电线路251.85公里,提高供电保障水平。完成文安洼泵站改造主体工程,提高防洪抗涝能力。三是提升医疗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县中医院门诊楼和医技楼主体工程建设,逐步改造提升7所管区卫生院,全面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四是强化社会保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9%以内。实施新农合提标扩面,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70元,参合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落实高龄老人、重度残疾人和孤儿生活补贴,完成700户农村危房抗震改造任务,高标准实施第三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城区敬老院)重建工程。建成投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五是发展社会事业。做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网络提速工程,新建4G基站280个,推进光纤入户改造,实现4G网络全覆盖、光纤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七)毫不放松守底线、防风险,强化发展保障。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突出重大节日期间安全隐患排查,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向部门、村街、企业延伸,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督导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存在隐患的企业严管重罚,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储运、销售等各环节的违法行为,将县城商业街建成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一批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店。三是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打黑除恶灭霸扫痞集中行动,加强巡特警、民兵应急大队等专业队伍建设,实施“天网”配套工程,提升公安物防和技防水平;做好信访稳定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八)履职尽责转作风、提效能,加强自身建设。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将从五个方面提高工作水平和行政效率。一是解放思想,打造创新型政府。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落后观念,坚持调高标尺,自我加压,创新工作;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支持和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社会公示、决策咨询及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公共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广大群众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三是求真务实,打造实干型政府。大力提倡雷厉风行、马上就办之风,言必行、行必果,说了就算、定了就干,抓就抓实、一抓到底;大兴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从严查处行政不作为、决策不落实、工作不配合等行为,努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四是以人为本,打造服务型政府。注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积极弘扬正能量,坚决抵制和打击歪风邪气,在文安,要让正气蔚然成风,让好人扬眉吐气,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廉洁执政,打造清廉型政府。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将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及政府投资工程实施专项效能监察和审计,加强对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单位以及领导干部离任的经责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坚决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各位代表,文安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使命光荣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河北省)2016年文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