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在井陉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井陉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赵志生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井陉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上下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苦干实干,拼搏竞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疫情防控“零感染”。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天研究调度,积极应对和处置各种情况;建成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了就地就近快速检测;实施了“一书三卡一支部”“九张网”等联防联控办法,织密筑牢了防控网络。积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贡献,派出3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协调支持际华3502公司复工生产,累计生产防护服160万套,其中支援武汉107万套,际华3502公司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严峻形势,我们积极应对,科学决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经济发展,全县经济先降后升,稳步复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亿元,增长3.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9亿元,增长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8760万元,增长141.1%,增速领跑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亿元,增长16.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3440元和15550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
项目建设发展迅速。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快发展。投资进度加快,全年谋划项目173个,列入省市重点13个,全年投资完成年度目标115%以上,九洲矿业已具备生产条件,蓝城康养小镇颐乐学院主体完工,一批项目竣工达产。支撑作用更强,新建项目不仅体量较大,而且效益更好,中联铁运井陉物流项目两期工程总投资突破10亿元,九洲矿业等3家矿山企业全部达效后,预计年可增加利税2亿元以上。营商环境变优,制约项目落地建设的关键点得到突破,一方面,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预审核”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许可等“四证齐发”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目前已经收储2900多亩,为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评价中名列第一,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68.3亿元,数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年新高。
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县城建设方面,43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长岗和微水电厂棚改加快推进,3502和3514老旧小区完成改造,龙王山公园实现简易开园,2号路主体贯通,新区4号路加快启动,新建城区公厕6座,选树垃圾分类处置样板单位11个,县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洁净城创建工作通过市级初验。乡村振兴方面,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完成农业结构调整2万亩,推广张家峪花椒3000亩,天路多彩种植1300多亩。“五清三改一建”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新改造提升农村厕所9000多座,创建美丽庭院6.2万户,硬化街巷25.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95万平方米。全县拆除残垣断壁1.2万处,清理垃圾73.8万方,所有行政村实现垃圾集中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工造林4.66万亩,封山育林6.09万亩,森林抚育6.7万亩,造林绿化工作在全省生态功能县中排名第3,全市排名第2。矿山整合走在全省前列,221处矿山迹地正在有序修复,“6+1”联动清理规范工作受到省人大检查组充分肯定。全年全县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08天,优良率56.8%,PM2.5浓度55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2,空气质量继续维持良好状态,生态环境彻底改观,一举拿下了国家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3337人,返还、免征企业各类费用2000多万元。发放专项扶贫资金5300多万元,完成扶贫项目93个,进一步筑牢了防止返贫的“防火墙”。中医院新建工程顺利推进,县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启动实施,井陉职教中心塑胶跑道建设全部完工。公开招聘教师238名,高考再创新佳绩。持续抓好防汛防火、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在看到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发展质量仍需提高,产业层次和质量效益偏低,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还不够快,文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二是创新驱动仍需加强,企业发展面临困难较多,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偏低,大产业、大项目支撑力度还不够大。三是城乡融合仍需加速,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县城集聚辐射能力还不够强,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还需强化,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提升,“井陉·行”品牌需持续深入打造。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强化目标和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三、实现计划需要着力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快进总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积极推进“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项工作,全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一)齐心协力抓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转换新动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总目标,瞄准开发区、项目和招商三个主攻方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尽快形成更具协调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着力抓好开发区建设。抓住石钢落地契机和矿区一体化建设精钢特钢产业基地,抓好精钢产业园4个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招引更多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扩容提质,同时继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16个列入省市重点项目,要倒排工期,严卡时间节点,确保按期推进,按期达效;14个新签约项目,要做好后续跟进,针对落地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帮扶支持,力争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六个招商引资专班作用,围绕“四种类型经济”和“五新”产业,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力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支撑。着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坚树“企业家坐前排”的理念,简化办事流程,实行预审批、容缺审批、上门审批,让进入井陉的投资者省心、暖心、舒心。重塑公开、透明、高效的工作流程,各种前置要件摆在明处,使“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全方位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企业福地,真正擦亮“井陉·行”品牌。
(二)转型发展抓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结构实现新优化。大力实施现代产业提升行动,加快现代产业绿色发展步伐。着力构建以“金钢铁骨”为支撑的新“四梁八柱”。“金”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深入实施新机制、新产业、新科技等8个方面的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拓展与中北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搭建县校产学研融合发展新平台,大力提升碳酸钙企业集群和际华3502工厂等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实施以“换电重卡”项目为带动的“电动井陉”行动;积极跑办布局一批“两新一重”项目,抢占创新发展新高地。“钢”是抢抓石钢搬迁机遇,打造现代集约高效、产业链完整的钢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井矿协同发展,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全力打造“精钢制造产业园”,招引更多拥有拳头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联企业入驻,带动制造业提档升级。“铁”是以公铁多式联运为核心,打造多元化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境内铁路线及丰富的站场资源,面向京津冀和全国市场,依托晋煤外运物流基础、公铁联运新优势、石钢货物运输需要,加快智慧化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建设,打造年吞吐能力千万吨以上、省会西部最重要的大宗物流集散中心。“骨”是以砂石骨料资源和省会周边市场为依托,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矿山。加速推进矿山深度整合,始终保持对私挖乱采的高压态势,规范达产达效企业运行,确保开采生产绿色无污染、运输销售全程可追溯、矿业税收全部颗粒归仓,成为省会及周边市场稳定的优质绿色建筑骨料供应地。引导企业进军高端绿色建材行业,积极开展新型材料研发,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现代技术对钙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升级,组织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工厂”。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和优越区位,抓住太行山高速全线开通契机,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积极融入太行山大旅游格局。瞄准石家庄市及周边1000万居民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生态疗养的新消费需求,把东部新城作为落地康养项目的试验田,打造全省一流的全时段、全功能休闲康养胜地。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和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化发展项目,促进5G产业快速发展。积极谋划推进5G基础设施和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化项目建设,深化与中国移动石家庄公司技术合作,加快项目进程,全面提升县域的“5G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持之以恒抓乡村,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得到新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体系建设、高效农业发展、乡村人才培育、农村改革建设等方面发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发展“花红果绿”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找准不同区域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调优结构,形成规模效应。遏制耕地“非农化”倾向,在树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花(花椒)、红(红薯)、果(山地特色林果)、绿(绿色有机产品)特色种植,以“张家峪花椒”为龙头打造万亩花椒基地,以“割髭岭粉条”为依托打造万亩红薯基地,以“洛阳苹果”“井日升”“圆景”等品牌为牵引整合万亩苹果种植基地,以和平庄园为带动打造高山旱作绿色蔬菜基地,以“焦家垴小米”为示范打造万亩糙小米基地,放大太行山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优势,用好用足“产业十条”措施,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特别是抓好30万亩连翘推广种植,并借势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技术管理,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积极布局规模生猪养殖基地,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作用,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配套。积极招引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其行业优势,打造龙头牵引、商超包销、农户参与、电商补链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体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层次和收益。强化品牌打造,实现价值赋能。整合“井陉苹果”“井陉花椒”等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有机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一批金字招牌,形成以有机、绿色、健康、安全为内涵的井陉农产品品牌体系,快速打开国内、国际中高端市场,实现效益大幅提升。抓好“天路” 经济带发展,“天路”沿线突出农旅融合,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旅游经济示范带,形成集群效应,进一步做优天路旅游品牌,提高群众收入。
(四)统筹协调抓城镇,推动高质量发展窗口形象更靓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短板、迎头赶上,进一步提升县域城镇窗口形象的竞争力。加快“五城同创”步伐,明确每项创城任务的具体目标和责任主体,全面提升县城绿化美化和市容市貌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常态化维护管理,有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洁净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县城形象。有计划推进县城旧城区及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推进长岗和微水电厂棚改项目,加快新区6号、8号等路网建设,畅通城区交通循环。加快南部新区开发,继续抓好龙王山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启动“两馆一中心”项目,打造县城新地标;围绕高端商务等适宜产业,大力招引一批实力强、资质优的大集团大公司,力争落地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助推新区提质提档。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建制镇为龙头,优化镇区水、电、路、气、讯建设水平,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和清拆改建等工作,巩固好的势头,彻底把“脏乱差”变为“绿净美”。坚持城乡一体化,认真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污水治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
(五)坚守底线抓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明显改善。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大气环境保护上,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严控扬尘污染,深化工业行业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秸秆禁烧“零火点”、森林火灾“零发生”。水环境保护上,推深做实河长制,实施水质综合治理、城区水质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四大工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做好水源地水质提升项目,确保我县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造林绿化与资源保护上,抓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抓好侧柏、花椒、连翘等树种栽植;做好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管理工作。
(六)以人为本抓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坚持从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认真抓好教育工作,重点抓好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和学校现代化装备提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符合条件小区配建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加快发展冰雪运动等体育项目。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工作,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不断提升防控能力及水平;加快推进中医院综合服务楼、县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期推进,力促我县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老百姓就医、看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医疗环境和服务。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做好工业生产、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全面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启动第二消防站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严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认真抓好职业卫生工作,全面做好职业病防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落实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分包制度,扎实做好信访稳定。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高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法律九进,法治九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扎实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提高妇女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老幼病残弱势群体。做好残疾人管理、服务、福利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认真抓好民政各项工作,优化殡葬服务,推动殡葬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贫力度,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解决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负韶华、勇毅前行,乘势而为、开拓进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富民强县、美好井陉”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