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提质增效升级,全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综合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6.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0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0.42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0.01亿元,同比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17.4:37.7:44.9调整为17.8:34.4:47.8,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320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67%。二、农林牧渔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4%。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15.75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林业增加值0.61亿元,同比增长8.60%;实现牧业增加值8.83亿元,同比增长1.35%;渔业增加值0. 92亿元,同比增长4.7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97亿元,同比增长6.38%。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县粮食总产量46.65万吨,夏粮产量23.75万吨,秋粮产量22.9万吨。棉花种植面积22564亩,总产量1827吨,亩产81公斤。蔬菜面积44700亩,总产量16.09万吨,同比增长4.62%。水果总产量25.35万吨,同比下降8.12%。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县完成合格造林面积1.52万亩,占总任务的108%。其中:经济林基地建设2050亩,干线道路绿化46公里,农田林网完成25000亩;新发展林下经济2828亩;完成市级村庄绿化24个(含13贫困村);全县新育840亩,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稳定增长。2016年全县新增繁殖母牛5226头,产犊牛3658头,兑付国家补贴资金1700万元。2016年,阳信县被确定为全国“粮改饲”示范县。全年肉类总产量9.16万吨,同比增长0.64%;全年肉牛出栏25.15万头,同比下降2.53%;生猪出栏46.17万头,同比增长7.25%;家禽出栏1225万只,同比下降7.92%;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86万吨。全年共发放生物制剂补贴5万元,发放苗种补贴8万元、发放微孔增氧补贴2万元。有2个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阳信县恒兴水产养殖厂、阳信县水庆成贞水产养殖场)通过了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复核验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6处。 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6.34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34682万元。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6年落实补贴资金1630万元,补贴农户569户,带动农民自筹购机资金3800万元。补贴各类机具767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23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101台,轮式拖拉机337台,耕地机械81台,播种机械60台,干燥机械5台,茎秆收集处理机械46台,其他机械14台。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57家,其中县级示范社25家,市级12家,省级7家。实施政策护农,保障农民权益。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其中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5.06万亩,每亩补贴125元;棉花目标价格补贴0.99万亩,每亩补贴150元,共落实两项补贴7031.96万元,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发放到户。共落实小麦投保面积23.57万亩,玉米投保面积24.83万亩。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度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建设顺利,项目位于金阳街道办事处境内,控制面积2.82万亩,涉及36个村庄,工程批复投资295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法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77亿元,同比增长12.08%。轻工业有所回落,重工业持续增长,其中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8.09亿元,同比下降12.91%。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6.09亿元,同比增长52.95%。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0.03亿元,同比上升24.0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5.50亿元,同比增长117.4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58.65亿元,同比增长101.88%。建筑业平稳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1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8.5万平方米;竣工价值5.3亿元。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5.6亿元,同比增长11.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7.9亿元,同比增长31.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0%。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住宅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16.7%。商品房销售面积 15.6万平方米,增长54.5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3.6万平方米,增长39.3%。商品房销售额5.3亿元,增长62.1%,其中住宅销售额4.4亿元,增长45.3%。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城乡市场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6.7亿元,同比增长9.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6亿元,同比增长9.1%。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9.8%;住宿、餐饮业消费回暖,实现零售额7.1亿元,同比增长8.7%。限额以上企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限额以下企业经济保持迅速发展势头。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1.6%;限额以下企业经济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2亿元,同比增长12.1%,已占到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4%,成为消费市场中流砥柱。六、 对外经济招商引资方面:引进市外项目28个,实际到位资金21.28亿元,其中新上项目10个,续建项目18个。对外贸易方面:全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3237万元,同比增长12.53%,完成目标计划的112.77%;其中出口122990万元,同比增长2.3%,进口60247万元,同比增长41.4%;有出口实绩的企业57家,其中,出口额1000万元的12家,新增19家企业办理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对外贸易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利用外资方面:我县新增备案外商投资企业2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30万元人民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2016年以来又有4家企业成功“走出去”,境外项目投资总额1033万美元,涉及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德国。七、交通、邮电公路运输健康发展,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年末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33.433公里,其中国道21.015公里,省道72.038公里,县级公路132.11公里,乡级公路350.43公里,村级1057.84公里。滨阳大道东段13.5公里已完工通车。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99公里,设置各类标牌4107个,道口桩警示柱10090个,加装护栏3683米,减速带3776.4米,交通标线15236平方米,安装黄闪灯420个。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今年开通勃李至滨医、县委县府至市委市府两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辆已达66辆,全部实行公交一卡通,近96%的村庄已通公交车。2016年货运量达1294.7万吨,同比增长4.25%;货运周转量29347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5%;客运量达282.1万人次,同比增长5.6%;客运周转量2822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1%。 邮政业务平稳发展。邮政业务总量达331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达1632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1万户,其中:4G用户达27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7万户。八、财政、金融、保险财政收入结构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县财政总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39.5%。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6.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7.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6亿元,增长6.8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服务支出分别为5.24亿元、3.41亿元、3.44亿元、4.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66.72%。存贷款稳步增加,金融支撑作用强劲。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5.75亿元,同比增长22.39%,比年初增加26.6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0.39亿元,比年初增加14.9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36.59亿元,比年初增加9.50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8.75亿元,比年初增加2.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3.19亿元,比年初增加12.4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6.29亿元,较去年增加12.8亿元;中长期贷款26.53亿元,较去年减少0.44亿元。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共有16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其中包括9家财险单位,7家寿险单位。全年保费收入4.3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32亿元,同比增长8.71%;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亿元,同比增长32%。全年支付赔款与给付1.86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0.67亿元,人身险赔款与给付1.19亿元。为我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九、科学技术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巧借外力促发展。推进企业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和院所的科研设施和科技力量为我县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培育出了5A级的优质肉牛,筛选出了适合我县的饲喂方法和饲料配方,在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优化和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专利申请量403项,授权量13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项,专利权人申报省专利资助资金33800元,依靠专利抵押贷款协议资金25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98.90亿元,同比增长18.4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48%,比重比年初增长0.5个百分点。质量技术监督成效明显。2016年,山东省阳信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争创山东服务名牌已经通过网上公示。全国“阳信清真牛肉”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已经通过山东省质监局的材料初审,已经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阳信鸭梨栽培技术规程》顺利通过山东省地方标准专家会议审查并正式发布实施。开展“滨州标准”建设,形成了《2017~2020年“滨州标准”建设项目推荐表》。推动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作,2016年,全县共有22家企业,对81项标准涉及97种产品,进行了公开声明。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废旧聚酯资源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材料审查。企业逐步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正在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气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16年共发布天气情报服务61期,重要天气服务11期,雨情服务19期,春运气象服务41期,高考、中考期间气象服务5期,节假日气象服务5期,气象信息服务周报52期,各类预警信息57期,提供各类决策短信服务167次。麦收期间发布滚动预报15期,发布三夏滚动预报14期,上报夏收夏种、秋收秋种进度共8期。全年共实施火箭增雪1次,发射火箭弹4枚;增雨2次,发射炮弹43发。十、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和旅游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2016年末,高中6处,在校学生9135人。初中20处,在校学生14604人;普通小学51处,在校生30466人。年末幼儿园85处,在园幼儿学生数8546人;年末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59人。2016年末,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614人,其中专任教师4322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参加各类体育比赛46次,参赛人数达5300人次,获市级奖牌212枚(金牌128枚、银牌52枚、铜牌32枚)。全县共有运动场所222处,其中蓝球场所150处、田径场所47处、门球场所19处、训练房6处。体育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健发展。2016年末,全县已拥有卫生机构368个,实有床位1604张。其中,医院10所:7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民族医院、1所眼科医院,实有床位1119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343家,实有床位475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卫生院8家,村卫生室289家,门诊部1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共计4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处,床位10张;其他卫生机构1处;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695人,执业医师489人、执业助理医师138人、注册护士687人、药师(士)62人,技师(士)74人,其他245人(见习医师59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一是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争取了20个村的公共文化设施扶贫项目和238个行政村的文化建设扶持资金。二是两项重点文化工程投入运营。三是“两馆”免费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四是城区影院文化消费稳步发展。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宣传影响力日渐提升。投资116万元的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为今后在全县农村推广免费看电视打下坚实的基础。投资30余万元的电视发射塔亮化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部完成,成为了我县的地标性及夜景标志性建筑。发挥智慧阳信手机台这一新媒体及时、便捷的宣传作用,对阳信梨花会进行花期和活动的实时滚动播报,对人大政协两会进行图文直播。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发展。水落坡民俗文化旅游区在2016年完成盘古大道主体道路、鼓楼大街、钟楼大街贯通使用的基础上,钟楼、鼓楼两处景点于2016年建设完成并于第二届古村镇大会期间对外开放;新打造景点——般若苑寺庙工程全面启动建设,桃源古玩市场新展馆不断拓展,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举办了2016年中国收藏文化年会,吸引古村镇大会顺访客源,提升了阳信民俗文化旅游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紧紧围绕“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城市建设理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更加秀美的“梨乡水城”。 总投资8000余元,建设总长度16公里的阳城三路、阳城九路、阳城八路、幸福路、文体路、河东四路、幸福五路等7条道路建设,新城区“五纵四横” 主干路网全面成型。落实民生保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2016年阳信县棚户区改造任务共计7个项目,313户,全部为货币化补偿项目。其中286户已完成测量,114户已对外进行产权认定公示和测量数据公示。“两改”工作稳步推进。689户危房全部开工建设,已完工687户,完工率为99.7%。农村改厕完成67595户,已通过市县验收66526户,资金全部拨付到位。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6年共上报污染物减排项目41个,其中,水减排工程3个、农业源减排工程28个、大气减排工程10个。2016年,共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76个,其中登记表16个,报告表47个,报告书13个。验收项目19个 。共查处违法案件79件,移送行政、刑事案件20个,行政拘留8人,取缔“土小企业”21家,查处违法企业14家,处理信访117起。十二、人口与居民生活人口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7.60‰,人口死亡率8.84‰,人口自然增长率8.76‰。年末户籍总人口46.80万人,比上年增加4081人。(计生数据)居民收入实现较大增长,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8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1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79元,同比增长8%;每百户农民家庭平均拥有电视机138台、电动车117辆、移动电话160部、洗衣机100台、电冰箱97台,空调38台,汽车20.5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20元,同比增长8.4%。 十三、社会保障和就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以“春风行动”为主的各类招聘会,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发布招工和求职信息,免费提供培训场地。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3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0%。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2016年,征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22164万元,完成全县6532名企业退休人员调资工作,月人均增加163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为全县7.6万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8573.87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3894万元,完成各乡镇(街道)卫生院对往年拖欠的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工作,共补缴养老保险费1957万元,补缴职业年金242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职工24255人,征缴10067.22万元,共217人次通过省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联网结算,极大减轻了参保职工经济负担;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居民397389人,筹资总额2.3亿元,共报销参保居民医药费用22575.15万元,其中住院报销17675.23万元,门诊报销2279.45万元,特种病报销554.05万元,大病保险支出2066.42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846.1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75.29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548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04万元;征缴生育保险金162万元,拨付321万元。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自2016年提高了全县城乡低保和五保保障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285元提高到315元,提高了10.53%;月人均补助标准由182元提高到200元,提高了9.8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470元提高到500元,提高了6.38%;月人均补助标准由310元提高到326元,提高了5.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由3700元/人/年提高到3800元/人/年,提高了2.7%“41060”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阳信县东、西两处中心敬老院(光荣院)运行平稳,集中供养了260余名五保老人。阳信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列入了省政府PPP养老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38020m2,预算总投资2亿元。2016年,新建19所重点贫困村幸福院和3处普通村幸福院,新增养老床位380张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推进。全年发放孤儿生活费866160元、困境儿童生活费44100元。为全县98名符合条件的孤儿办理重大疾病公益保险。发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129060元、城镇“三无”人员生活补助费33660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3832240元。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核算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山东省)2016年阳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